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公司新闻  

《桥梁建设报》:又见彩虹

 

 

四月的武汉,满目绿意,生机盎然。春光里,武汉长江二桥气势雄伟,主塔高耸挺拔,斜拉索线条优美。 
    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时,武汉三镇市民倾城出动,数百万市民看大桥,“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从此结束,她与武汉长江大桥遥相呼应,组成了28公里的武汉内环线,环抱三镇45平方公里的繁华区域。

95-57=38

    95-57=38。这是武汉人迎来万里长江第一桥后等来第二座长江大桥的时间。她也是武汉市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座桥,对这个等了38年才谋面的“老二”,武汉人平日里就叫她“二桥”。这既是对她的爱称,也是给她的“特权”。之后,在武汉的长江、汉水上建桥,也再也没有以序号为桥梁命名,而是以地名来命名,如“阳逻”“天兴洲”等。 
    49日,春光明媚,记者走近了曾多次亲近过的武汉长江二桥。 
    桥下是美丽的汉口江滩,晨练的人们在打球、跑步……还有早早就来拍婚纱照的对对新人。桥旁,那大片自由生长的绿油油的芦苇,真让人忘了身处华中最大城市的腹心。在挂满露珠的芦苇荡中,顺着人们随意踩踏形成的小路前行,浩浩长江展现眼前,有人垂钓,有人游泳。桥墩上,工人们正在给二桥“美容”——涂装桥体,让这个为江城人民服务了近19年的功臣换上新颜。 
    “二桥”的通车,不仅给市民带来了过江的便利,也带动了两岸的经济发展,使江北的永清片区和江南的徐东片区都成为了武汉最成熟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每天清晨在汉口江滩二桥下锻炼身体的“老武汉”施大爷,今年70多岁了,打小就生活在这一片。精神矍铄的他向记者介绍说:“二桥没建前,桥北的方向原来是中原机械厂的职工宿舍,还有铁路局的江岸货场等,岸边一大片芦苇,江中几只渔船,很荒凉。桥南那边的徐东都是农田、菜地。” 
    1991年,武汉长江二桥动工。 
    1995618日,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二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主塔墩立在深水区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大桥400米的主跨,建成之时在世界上已建成的同类型桥梁中名列前茅。 
    大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建筑鲁班奖等奖项”。 
    建成后的武汉长江二桥,以高超的技术和优美的造型成为武汉市的新景观和标志性建筑。 
    “当时,武汉市政府决定在大桥通车前让市民免费上桥参观,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倾城出动,桥上人头攒动。”时任大桥局局长沈成章回忆说,“最后一天中午,我在新闻里看到桥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害怕大桥的荷载承受不了,立即找当时的大桥局总工程师林国雄和时任大桥局副总工程师、长江二桥项目常务副指挥长刘长元测算荷载。经测算,桥上走动人群的荷载比通行汽车的荷载还重,对桥的安全确实有很大的影响。”沈成章立即给武汉市相关的领导打电话,汇报了情况。立即,武警部队的二个连负责有序安排老百姓参观,同时,适当延长了让老百姓参观大桥的时间,让大桥安全接受了检阅。

李先念为大桥题写桥名

    航拍飞机如展翅大鹏,凌空飞越,从一座大桥的“H”型主塔墩中钻越而过,在蓝天的映衬下,“武汉长江二桥”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大江大湖大武汉》宣传片中的一个镜头,让人震撼,也让人对这座跨江大桥肃然起敬。 
    提起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武汉长江二桥”的桥名,一段往事勾起了两位老人的回忆。 
    “桥梁的名字一般都随工程名字叫,但长江二桥不一样。” 刘长元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长江二桥的施工名叫长江公路桥,主要区别于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合建桥。1994年,当时的市长赵宝江提出,想请国家领导人李先念为桥梁题名。他问我们:‘起个什么名好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前面已经有长江大桥了,这个就叫二桥吧。”刘长元说。 
    1994年,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正好到武汉来,赵宝江市长就请李先念为大桥题名,李先念欣然为大桥题名。”沈成章说。   
    1995年,桥梁落成时,主塔刻上了李先念的题名,为“武汉长江二桥”的名字一锤定音,施工期间“长江公路桥”的叫法渐渐淡出。 
    一座城,因长江和汉水的相隔,分为三镇。每天,过江成为一件民生大事。据武汉市相关部门统计,每天每三个过江的人中,就有一个人走“二桥”。 
    去年,服役了近19年的武汉长江二桥才有机会稍作休息,大桥局特种公司为主桥斜拉桥进行了通车运营以来第一次结构性维修加固与检测。以前,全桥仅分段经历过几次局部维修、加固及改造。 
    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陈勇介绍说,针对旧桥维修施工工期紧,交通影响大、高空水上作业及既有管线保护难度大,旧桥结构的不确定性,施工安全风险极高的特点,项目团队从源头保证了施工安全与质量,确保进度目标实现。如选用自爬式机器人对斜拉索进行维护作业,不但减小了安全风险,也提高了维护效率;选用同步顶升系统控制支座更换及刚性梁安装的施工精度。 
    其间,他们取消白天车道封闭方案,改为夜间施工,并运用新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将维修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 
    目前,二桥的维修施工已由桥面以上转战桥面以下的梁体贴布、涂装施工。今年7月,大桥将“修损如新”,焕发新的活力,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

“现在,我们是你们的学生!”

    19921993年期间,曾帮助中国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组组长西林二次来到建设中的武汉长江二桥工地。 
    “曾经风华正茂的西林,当时已是快80岁的老人。他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十分兴奋,西望,是凝聚着他心血和汗水的武汉长江大桥,眼前,是又一座长江大桥,而且是规模更大、技术更新的现代斜拉桥。”曾参与接待西林的原《桥梁建设报》总编、国家一级作家、桥梁史学家余启新回忆说。 
    喜欢摄影的西林还主动与大桥局的老朋友以建设中的长江二桥为背景合影留念。回国前,西林找刘长元要了一段黑色的波纹管带回去,并说:“过去,你们是我们的学生,现在,我们是你们的学生!”在刘长元的家里,刘老拿出他珍藏了多年,已经有些泛黄的照片,边看边回忆当年那段难忘的往事。 
    武汉长江二桥凝聚了刘长元大量的心血,他为建设二桥立下过汗马功劳,凭借技术创新,二桥获得了一系列奖项。 
    刘长元说:“当时在武汉长江二桥基础施工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克服特殊复杂地层中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的难题。由于需要将直径为2.5米的钻孔桩钻入深27米软硬不均的钙质胶结砾岩中,我们通过对钻机、钻具及钻孔工艺进行多次研究、实验和改进,研制出了耐磨的楔齿滚刀,从而加快了钻孔速度,克服了在特殊复杂地层中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的难题。另外,在桥梁上部结构设计施工中,我们根据需要成功研制出了500吨级短平台牵索挂篮,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斜拉桥主梁悬筑的进度,确保了武汉长江二桥施工的按时完成。” 
    “为了使二桥能早日通车,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上面,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要把工程做完!”在长江二桥的建设过程中,刘长元患了严重的腿疾和糖尿病,可他仍奋战在大江上。 
    “上世纪90年代在长江上建斜拉桥,在国内是首创,大桥局带了头。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大桥局在武汉的声誉很高。建长江二桥,大桥局的声誉再次提高,大桥人让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亮!”二桥的建设,让沈成章至今仍感骄傲。 
    记者顺着江滩前行,爬上江北的桥头,一块已经有些发旧的牌子上记录了二桥的参建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写在施工单位的第一行。桥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本想数数一分钟到底会有多少辆车从桥上驶过,但,肉眼办不到。 
    大江无语,二桥无语。今天,她曾创造的纪录早已被刷新,这又何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她,永远是江城人宠爱的“二桥”。(成莉玲)

 

 

 

 




 
     
 

 

版权所有:中铁大桥(郑州)缆索有限公司 网址:www.ztzzls.com
地址:中国.郑州.惠济区绿源路6号 服务热线:0371-63657081 邮箱:ztzzls@163.com